您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资讯   /  综合问题   /  教资笔试划重点!42分材料分析题无从下手?就背这些,一定会考!

教资笔试划重点!42分材料分析题无从下手?就背这些,一定会考!

来源:教师考试网 - 师大教科文教育     2022-02-21

【教师考试网 - 师大教科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划重点!42分教资笔试材料分析题无从下手?就背这些,一定会考!

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详情,可添加老师微信了解!

微信号:laoshiok717

(或扫描底部二维码)

还可免费领取历年教资笔试真题哦!


眼看着3月就来了

一群人在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成绩

一群人还在担心教师资格笔试考试考不过


科目二要背的教资笔试知识点也太多了吧!!

教资笔试简答题我们之前整理过

那占了足足40分的教资笔试材料分析题怎么办?


有没有模板能直接套?

有没有经常考的题能直接背?

来啦来啦!小师整理的这些知识点

赶紧先背起来~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


一、教资笔试考试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第一步:表明观点(总)。


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理论点(分)。


1.材料中××老师的……做法遵循了(违背了)xxx理论1,对理论观点进行简单解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2.材料中××老师的……做法遵循了(违背了)xxx理论2,对理论观点进行简单解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这里列点4个左右即可,切忌太多太杂。


第三步:给出结论(总)。


案例分析完做个简单的小结,或者从一个新教师的角度简单谈一下你从此案例中得到的相应启示。

“因此,教师应……”


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材料分析题


二、教资笔试考试材料分析题必背理论


考点1.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教师资格证


考点2.教师观 


1.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 其次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


考点3.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考点4.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 价值。 


教师资格证考试


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考点5.教师成长的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2. 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 ~ 20 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 进行专门训练 要想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专门化的训练。 


4. 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考点6.德育的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地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考点7.德育的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 疏导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


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 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 做到。 


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 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 要求发展。 


贯彻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 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5. 因材施教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 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


6. 知行统一原则 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 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 执行。 


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 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 发扬优点。


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考点8.德育的方法 


1. 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3)态度真诚、热情。(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2.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 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 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 指导实践法 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5. 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 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3)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4)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6. 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 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要求:(1)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定自我 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3)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考点9.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 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要求:(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2.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 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 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 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 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 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贯彻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 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 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贯彻要求:(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6. 巩固性教学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要求:(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7.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 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贯彻要求:(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8.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考点10.教学方法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能在短时间系统传授知识, 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能照顾每个学生的特 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 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 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是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 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4)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 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 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的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 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或 校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 能技巧的方法。 


(4)实践活动法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 学方法 


4.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景教学法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的教学方法 


5.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 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倡导的。


考点11.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1. 沉着冷静面对 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沉着冷静面对事实,尤其在发生师生冲突时,要求教 师具有很高的教育修养和心理调控能力,要豁达大度,不怕低头承认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漏洞。 


2. 机智果断应对 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为当事人平静感情,为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拖延 时间。还可采取“转移话题,暂避锋芒”“冷处理”等方法。 


3. 公平民主处理 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 民主意识,不偏袒班干部和优生,也不以老眼光看人,贬低“差生”。 


4. 善于总结引导 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 发事件”的存在,不要把发生突发事件看作自己班级工作的不光彩的一笔。善于从不 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


徐文二维码.jpg

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详情,可扫码添加老师微信了解!

微信号:laoshiok717

还可免费领取历年教资笔试真题哦!


教师考试网 - 师大教科文

咨询热线:4000110145 

推荐阅读

真题汇总|中小学幼儿教师资格笔试考试5年真题汇总

2022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公告汇总

非师范生考教师资格证,面试怎么考,有什么要求?

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教师资格证怎么考,有什么要求? 

2022年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咨询 

2022年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站 

202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网站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