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师范生而言,教师资格证中教案的书写可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没有经验的考生实在无从下笔,不知所措,所以,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帮助大家的高分,先从誊抄开始学起吧,另外叮嘱一句师范生的你也不要掉以轻心!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细致的人物刻画
2.通过细致人物刻画来感受人与狐之间的感人之情
二、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细致的人物刻画,并且通过这种人物刻画感受人与狐之间的感人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品读文章传神词语的基础上,感悟情感,并掌握一定的品味语言的方法技巧
2.难点:寻找一份感动,培养平等善待世间万物、尊重生命的审美情趣
四、具体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
2.探究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找出文章中细致描写人物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关于狐狸的成语有哪些么?(估计学生会生: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狐虎之威等等)于是将明确:的确在传统的审美习惯中,狐狸常常以反面形象出现,诸如“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等,这类狐狸形象我们都不喜欢。(适时引导:这就告诉我们,每一种事物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只看一面不及其余。狡猾、奸诈的狐狸也有值得我们尊敬的一面。)但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章,里面的狐狸却不是如你们刚刚所说的狐狸那样,学习完了之后相信大家对狐狸的态度一定会有所改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刘志成笔下的狐狸。
(二)作者介绍
刘志成,男,西部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3年生于陕西神木秃尾河上游的一个小村。有散文集《魂牵梦系黄土地》、《塞北风情录》、《边地罹忧》、《大道通天》等。文学界人士曾评论刘志成的散文是“对本质的,原始形态生命意义的珍爱和张扬”。“内蒙古2003文学年”曾被文学界人士誉为是“刘志成散文年”。刘志成是贫瘠、荒凉的陕北边地走出来的一个吃够子苦、受够了罪的民工和“盲流”。这样的人生历练让作者始终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感知世界,以一种悲伤感伤忧虑的沧桑情愫来体察着人生。他的作品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表现出一种发自肺腑的忧患与终极关怀。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适时引导:挫折磨难有时候也是一种财富,正是这些特殊的人生历练使作者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体察人生,写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也正如我们接触过的苏轼、李清照、李煜、辛弃疾等词人,他们的文学成就与他们坎坷的一生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勇敢的接受磨难挫折的挑战。)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文中分别找出对我、父亲、母亲的细致描写的地方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四)问题研究(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1.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地方
教法:探究讨论法
具体方法:学生自由组合分为三个小组
明确: “我”为一组
“父亲”为一组
“母亲”为一组
具体分析:
我:火、恨-----心一软-----心一紧(感动)
①为什么会恨?鸡----学费----侵犯了自身利益
②“我心一软,想放下狐崽。”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会心软?-----不忍、怜悯之心
“但又没放”说明在犹豫、矛盾 为什么想放又没放?-----放了心里不解气,火没处发泄。这种举动其实是出于报复。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心一横,吐了口唾沫”为什么要能吐唾沫?----强硬起心,无毒不丈夫,不硬的话,估计就放下了,那仇就报不了了。
师:这二个举动和犹豫恰恰就让我们偷窥到作者内心一丝不忍和怜悯,已经触动了它。
③“心一紧”为什么一紧?------替红狐担忧那心里还恨吗?还想报复吗?为什么?-----被红狐的母爱所感动(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颤抖”——狐崽颤抖的同时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的颤抖,恻隐之心的体现。
“跳下地,拉开门” ——他为什么要拉开门?对红狐的担忧,其内心立场已经站到红狐这一边来了。
明确:作者通过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红狐的态度:由最初的仇恨到最后的感动。那只有作者一个人感动吗?还有父亲、母亲。下面我们来看父亲的情感怎样变化。
2.估计学生会 “父亲”——“响响”“死死抱住”,“母亲”——“无奈”“唉声叹气”“抱”“轻轻”
于是将明确父亲:烦闷-----掩不住喜悦-----死死地抱住
①“响响的抽烟声”-------人在什么心情下会抽烟-----烦闷他为什么而烦?------学费,为子女而愁而烦牵动父母喜怒哀乐的都是子女
②“掩不住喜悦”-------儿子的学费有着落了(他有没有考虑到红狐的感受)对比
③“死死地抱住”-------费尽全力、拼命保护红狐,不让它咬伤红狐
他还想去报复红狐吧?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四只红狐对他们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觉得他们家庭条件怎样?从哪看出来?--------“荒地”“攒”
总结: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能这样对待红狐,完全是体现了纯朴的农民身上人性的善良。
3.估计学生会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情感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动人!母亲:唉声叹气-------精心喂养------轻轻地放
于是将明确一个普通的母亲,为了尽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长,把解决儿子求学的希望寄托在一只花母鸡身上,而母鸡横遭不测,无比无奈的情况下,面对仇人的孩子,却能以独特的母性的仁慈细心照顾一群狐崽。而当看到痛失做子女的红狐跪求的凄惨场面时,更表现出为人之母的伟大、博爱情怀,毅然放走了狐崽,让它们母子团聚。因为她自己也是一位母亲,更能理解红狐。
总结:今天这节课中所我们通过作者细致的人物描写,体会了人与狐的感人之情。作者所要表达的是这种人身上最淳朴的人性:善良!这种情感是我们人类天生就拥有的:“人之初,性本善。”因为这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文。
(五)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为下文续写一段话:
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便飞快地蹿出,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一个月后,我又遇到了那只红狐……
教师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人物刻画的细节描写,抓住红狐的神态、动作来写,可以仿照文章的写作手法(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获取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更多信息,欢迎私信小编。微信关注“师大教科文教育”,微博关注“师大教科文教师教育”,这里汇集了最新资讯、教师资格证备考干货、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免费直播课程等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参加哟!
师大教科文,咨询电话:400-011-0145
微信号:laoshiok22 、bnuNTCE
QQ学习群:2639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