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雷雨》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雷雨》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5-31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试题

一波教师资格证笔试习题来袭,大家不用担心没有习题练习了,师大教科文教育小编已经为大家汇集了一些练习题,考场上不会手忙脚乱!

1.某教材选修模块提供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运用了该方法的是(  )。
A. 《泊秦淮》表达了对“商女”形象的批判
B. 《湘君》《湘夫人》表现的是湘水之神的爱情
C.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D. 《蜀相》借凭吊诸葛亮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意思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是说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理解《蜀相》的内容和主旨,除了要对作品中所写的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的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做全面、深入的探究。故本题选择D。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对该要求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讨论和辩论是多想互动交流,辩驳是单向信息传递
B. 从讨论到辩论,体现了学生口语交集能力的发展过程
C. 讨论和辩论强调交际过程的合作,辩驳突出体现学生的自我表达
D. 讨论属于非正式场合的表达,辩论、辩驳更强调正式场合的交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目标的理解。A项,“辩驳”是根据对方的观点来提出否定性的意见,不属于单向信息传递。C项,讨论和辩论都能突出学生的自我表达。D项,讨论、辩论、辩驳只是在形式和结果上有区别,没有场合的限制。故本题选择B。

3.教学《雷雨》,教师设计了一道习题:反复朗读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细心体会,揣摩语言,了解人物的复杂性格。对该题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让学生理解矛盾冲突设置的表达效果
B. 让学生借助戏剧语言探究复杂的社会现实
C. 让学生学会品味戏剧人物形象的特殊魅力
D. 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教师让学生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中,体会其通过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正是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中把握两人的人物形象。故D项正确。

4.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后,将“典故的运用及作用”作为教学难点之一。对该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教师对教学重难点要求理解不准确
B. 教师对应承担的教学任务认识不清
C. 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教学难点分析
D. 教学难点的确定基于对学情的把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教师将“典故的运用及作用”作为教学难点之一,是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进行的,是在对学生的学情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才设置的,因此D项表达正确。

5.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用披风、靴子、高帽、墨镜、口罩、耳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手臂上挽着一把带套子的雨伞踏进教室,学生一片哗然。教师用食指按着嘴唇说:“嘘,千万别出乱子!”然后,教师继续模仿别里科夫的口吻,以“自述”的方式梳理情节,导入新课。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淡化了对文本的探究
B. 违背语文课程的精神实质,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C. 遵循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突出了课堂的情境营造
D. 遵循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强调了小说的文体特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题干中未涉及文本探讨、学生主体地位和小说的文体特点,主要突出的是教师对课堂情境的营造。故本题选择C。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资料,欢迎私信小编。微信关注“师大教科文教育”,微博关注“师大教科文教师教育”,这里汇集了最新资讯、教师资格证备考干货、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免费直播课程等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参加哟!

 师大教科文,咨询电话:400-011-0145

微信号:laoshiok22 、bnuNTCE

QQ学习群:2639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