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招聘   /  教育公基   /  经济基础   /  公共基础之经济基础知识(二)

公共基础之经济基础知识(二)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7-10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经济常识总览】

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以及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各种具体劳动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来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所有制(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是商品经济中各种内在矛盾和相应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产生的根源;它贯穿于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4.货币

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被社会所公认,成为各种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本身就代表价值,能够用它来衡量和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

6.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产生出多种多样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信用卡、电子货币、商业票据、银行票据等等。信用货币是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结果。信用货币可以定义为: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

7.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0.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